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2024年春季学期研究生城市设计课,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铜旧厂区作为课程教学设计地段。
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活动,在完成既有教学目标,强化研究生的城市设计研究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同时,强调通过研究性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基于片区空间结构和重点地段形态的规划技术“硬支撑”,进⼀步探讨片区更新的实施模式和相应支撑政策等政策机制”软支撑“,形成协调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存量建设用地有机更新的空间治理方案。
课程组研究生
遇见云铜 课程前瞻
滇铜文化作为中国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古代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云南矿藏丰富,尤其以铜、锡出名。云南江川县出土的铜牛虎案便是滇铜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代表了当时滇⼈冶铜及铜文明的先进水平。东川铜矿更是中国开采最早、产量最高、代表当时冶铜先进水平的铜矿山,誉称中国铜都。东川铜矿的生产据可考资料说明最晚始于东汉。公元4世纪,东川已能生产白铜,同时制造铜器的工艺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滇铜文化历史
在悠久的铜业发展基础上,新中国成立后,云铜应运而生。1950年8月,中央财经委及重工业部将东川铜矿列为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作为建设内容之⼀,建设⼀个能够解决铜原料冶炼、加工问题的大型炼铜厂被提上了日程。1952年12月东川矿务局作为“四矿⼀厂”(原东川矿务局、易门矿务局、大姚铜矿、牟定铜矿和云南冶炼厂)的四矿之⼀成立, 1958年云南冶炼厂成立。1998年,云南铜业在深圳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实现⼀次性募集资金7.43亿元,成为云南省第⼀批成功上市的省内企业。
2023年,为更好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质量发展,打造“清洁、节能、高效”的铜冶炼企业,云铜与安宁市政府签订了《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搬迁项⽬招商引资投资协议》,昆明市五华区云铜旧⼚区实现停产,并逐步开始搬迁工作。
云铜五华区旧厂区
回望云铜的发展历程,从建厂初期生产条件简陋、缺乏生产经验和防护措施,但依然攻克了⼀个又⼀个难关;到十年动荡时期坚持生产,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辉煌,以及90年代之后的现代化发展。云铜工业遗产作为昆明城市工业时期的辉煌起落的重要见证,通过研究将为昆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行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并展现昆明城市多样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4年3月1日至3月5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刘健教授、唐燕教授,带领规划系10名研究生与1名课程助教在昆明开展了为期5天的教学实践调研活动。5天时间内,通过现场踏勘与座谈交流,师生们了解了云铜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历史和现实情况,现场调研了昆明城市总体格局和其他类似⼯业遗址改造项目。调研伊始,课程教学师生团队在云铜五华厂区与云铜公司、普吉街道管委会以及五华区规划分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期间,课程负责人刘健教授和唐燕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城市设计课程概况,以及本次云铜设计教学的课题设置及调研计划。
师生们与云铜有关负责人、领导开展座谈交流
座谈结束后,师生们实地参观了停产后的云铜五华⼚区,对云铜发展变迁的历史和生产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云铜⼚区内部不同功能的空间也有了更多体验,为后续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厂区⼯作⼈员不仅耐心解答了师生们的疑惑,还就云铜⼚区的环境治理等现实问题和师生们进行了深入讨论。
此后,为进⼀步了解西北新城规划建设的总体概况,师生们在普吉街道与街道管委会和五华区规划分局等单位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与会人员就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城中村改造、地方产业发展、人口和就业等问题和领导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为后续研究和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师生们在云铜厂区调研
在昆明期间,师生们还对昆明类似⼯业遗址的改造项目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包括春雨937、C86山茶坊、创库、秘境M60、金鼎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金鼎科技园等项目,并实地探访了滇池、西南联大旧址和云南大学等昆明市重要生态、历史、文化和教育设施。
师生们参观西南联大旧址
师生们调研春雨937
本次教学实践调研活动得到了云铜公司、五华区普吉街道和区规划分局的全力支持,在教学组团队的精⼼组织和前期详细研究指导下,调研活动丰富紧凑、高效有序,师生们收获满满,为下⼀阶段的课程教学和设计研究建立了良好基础。
此次课程的建议研究范围位于五华区西北新城东部,北至三环北路,南至二环北路,西至普吉路,东至荷叶山,面积约756.31公顷。核心设计范围主要为云铜冶炼厂权属范围,北至小普吉村,南至道生路,西至普吉路,东至北三环,面积约90.73公顷。
课程研究范围
方案⼀:《健康引领·云冶新生》
方案一鸟瞰图
方案一平面图
方案聚焦昆明云铜冶炼厂片区城市更新设计,以“健康引领-云冶新生”为主题,通过梳理云铜腾退后场地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在综合分析上位规划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以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为支撑的健康城市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为实现这⼀目标,方案规划了“1+4+1”健康行动,以区域建构为先导和基础,通过出门见绿、医疗建基、服务健全、活力健身打造健康城市标杆,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发展健康食品研发、医疗企业孵化和智能健康产品智造等健康相关产业,进⼀步突出健康特色。此外,方案还结合场地棕地污染修复形成4个建设阶段,逐步形成完整的健康城市示范区。
方案二:《业起铜山·滇流育脉·云领共治》
方案二鸟瞰图
方案二平面图
方案设计场地正位于昆明两条重要的运粮河流域,山水自然本底优越;建国以后,以云铜冶炼厂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业园区的建⽴,也进⼀步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近年来,该地区运粮河水体减少,流域范围的生态治理任务加剧;云铜冶炼⼚搬迁,西北新城的产业面临转型挑战;新区扩张与城中村腾退,场地内人居环境与服务配套亟待保障。
为此,方案提出场地未来目标愿景:打造新智造及多元延伸产业格局转型新⾼地、旧工业用地更新与人居环境提升样板区,主要通过“业起铜山、滇流育脉、云领共治”三个关键手段,实现三方面的城市更新目标。首先,引导多元产业体系构建,促进城市产业集群化、多元化发展;强调物质空间脉络提质,延续场地所处的环境本底,重塑城市流域空间脉络;促进城市功能混合治理,强化城市设计的引导管控和城市更新的分时分区统筹。
图文供稿: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研究生城市设计课昆明课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