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教学方向】
长期从事城乡规划与社会学交叉学科研究与实践
主要研究领域:城乡社会规划研究;社区规划与住房研究;可持续城市更新
【教育经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城乡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硕士、工学博士
【专业履历】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访问学者
【课程教学】
城市社会学/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城乡社会综合调研/社区规划概论
【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城市社区更新减碳绩效潜力评估研究”(负责人)
[2]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宏中观视角下北京中心城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研究”,(负责人)
[3] 住建部软科学研究,“基于政策工具和案例评估的城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政策体系研究”(负责人)
[4] 住建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社区建设研究”(负责人)
[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社区更新中的全过程公众参与研究”(负责人)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基于居住邻里的城市社区社会网研究——以北京为例”(负责人)
[7]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社会网视角下大城市新建社区公共空间对邻里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以北京为例”(负责人)
[8] 民政部,“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研究”(负责人)
[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向节约型社会的城市生活能耗社会消费分层研究”(负责人)
[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重大城市规划项目战略性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研究”(负责人)
[1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大陆地区百岁老人调查研究”(负责人)
[1] TRANS-URBAN-EU-CHINA,Horizon 2020,“Transition towards Urban Sustainability through Socially Integrative Cities in the EU and in China”(中方骨干)
[12]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国际及港澳台合作专项,“VR游戏支持下基于使用者视角的老年友好社区建设”(负责人)
[13] 清华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北京城市更新成本分摊机制研究”“‘回天有我’大型社区治理探讨”“政策工具视角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研究:以北京为例”等(负责人)
【实践项目】
[1] 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雄安新区社区生活圈基因构成和规划建设导则”(负责人)
[2] 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雄安新区起步区社区服务体系专项规划”(负责人)
[3] 雄安新区启动区管理委员会,“雄安新区启动区社区治理规划与行动方案”(负责人)
[4] 雄安新区容东管理委员会,“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社区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负责人)
[5] 雄安新区容东管理委员会,“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社区服务调研评估”(负责人)
[6] 雄安新区昝岗管理委员会,“雄安新区雄东片区兴庆社区‘美好社区’建设行动研究”(负责人)
[7] 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温江区城乡社区发展规划”(负责人)
[8] 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温江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十四五’规划”(负责人)
[9] 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温江区社区生活空间参与式设计研究”(负责人)
[10]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理委员会,“15分钟生活圈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及实施机制研究”(负责人)
[11] 南昌市青云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社区治理与社区共治综合研究与培训赋能”(负责人)
[12]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办事处,“清河街道更新规划”(负责人)
[13]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办事处,“清河街道社区规划师工作”(负责人)
[14]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办事处,“清河街道阳光社区规划研究”(负责人)
[15] 澳门特区政府政策研究室,“澳门特区城市发展策略研究”(社会人口专题负责人)
[16] 中交城市更新有限公司,“北京石景山西部地区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与模式研究”(负责人)
[17]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基地策划及概念规划设计”(负责人)
[18]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社区生活圈规划实施层面专题研究”(负责人)
[19]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新加坡研究中心,“中国和新加坡养老体系和社区适老化环境建设对比研究”(负责人)
[20] 清华大学旭辉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城市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研究”“基于存量空间资源挖掘的社区营造研究”等(负责人)
【获奖荣誉】
——个人获奖:
202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杰出学会工作者奖”
202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人才奖”
2020,北京市优秀责任规划师
——教学获奖:
2024,WUPEN(世界规划教育组织) Top100金课教授
2022,中国高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教学研究优秀论文(1/3)
2018,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11)
2017,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2016-,指导学生作业获国内外设计、调研、创业成果竞赛奖20余项
——项目获奖:
2024,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服务高质量发展技能大赛二等奖(1/15)、三等奖(1/15)
2023,安徽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1/15)
202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AAPME”奖(1/14)
2021,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国际学会“规划卓越奖”(1/15)
2021,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二等奖(1/15)
2021,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奖三等奖(1/8)
——论文获奖:
2024,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求是理论论坛”论文竞赛奖(专业组)(1/1)
2016,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求是理论论坛”论文竞赛奖(专业组)(1/2)
201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求是理论论坛”论文竞赛奖(专业组)(1/2)
2016,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1)
200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竞赛佳作奖
——决策咨询成果:
2024,关于城市更新的决策咨询报告获副国级领导批示(2/2)
2020,关于北京老旧小区改造的决策咨询报告获正部级领导批示(1/2)
2020,关于北京老旧小区改造的决策咨询报告获正部级领导批示(1/3)
【出版发表】
——著作教材:
[1]. 刘佳燕. 第五章 城市空间与规划. 见:陈那波,冯仕政. 城市社会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
[2]. 刘佳燕,沈毓颖. 蓝图之下,泥土之上,民心之间——北京清河参与式社区规划. 见:笃行不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清华大学中国特色案例库丛书第一辑). 2023
[3]. 沈瑶,刘佳燕,吴楠. 儿童友好社区规划与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4]. 刘佳燕. 第七章 社区空间规划实验. 见:李强,王拓涵,等著. 新清河实验.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
[5]. 刘佳燕,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 参与式社区规划与设计工具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6]. 刘佳燕. 北京城市社区更新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7]. 刘佳燕,赵壹瑶. 健康社区研究进展. 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2020-2021城市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健康城市. 2022:145-159
[8]. 刘健,刘佳燕,等. 文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9]. Thea Marie Valler, Marius Korsnes, Jiayan Liu and Yulin Chen. Community Building through Public Engagement: Variety in Europe and China. In: Bernhard Müller, Jian Liu, Jianming Cai,et al, eds. Towards Socially Integrative Cities: Perspectives on Urban Sustainability in Europe and China. Basel: MDPI, Page Range, 2021:131-152
[10]. 刘佳燕,等. 社区规划师——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11]. 刘佳燕,沈毓颖. 第八章 社区规划与社区营造. 见:李强,郑路,编. 应用社会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12]. LIU, Jiayan. Community Planning Based on Socio-spatial Production: The “New Qinghe Experiment”. In: Jacoby, Sam, Cheng, Jingru (Cyan), eds. The Socio-spatial Design of Community and Governance: Interdisciplinary Urban Design in China. Singapore: Springer, 2020: 229-237
[13]. 刘佳燕,王天夫,等. 社区规划的社会实践:参与式城市更新及社区再造.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14]. LIU, Jiayan. Urban Community Planning in the Context of Transition in China: Theory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Based on Relationship Reconstruction. In: Hiroshige TANAKA eds. Research Papers Series 6. Tokyo: Sanrei Printing Co., Ltd, 2017: 29-43.
[15]. 刘健,毛其智,刘佳燕,等. 小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作业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6]. 顾朝林,刘佳燕,等. 城市社会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7]. 刘佳燕. 面向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社会规划研究. 见:吴良镛等著.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进展(2002-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40-372
[18]. 刘佳燕.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19]. 刘佳燕. 第九章 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及其保障政策建议,第十五章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 见:李强,主编. 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0]. Le Corbusier著. 刘佳燕译. 人类三大聚居地规划.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学术论文(100余篇):
[1]. 刘佳燕. 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中国传统邻里营建与治理的智慧及当代启示. 城市规划,2024(11):29-36
[2]. LIU, Jiayan, ZHAO, Yiyao, SHEN, Yuying, et al.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Built Environment that are Vision-Cognition Friendly for the Elderly.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24(4):65-77
[3]. 刘佳燕,沈毓颖. 社会—空间视角下城市层级社区规划研究. 上海城市规划,2024(1):1-8
[4]. 刘佳燕,沈毓颖,房莉杰. 城市社区低碳更新研究与实践:评述与策略建议. 上海城市规划,2023(4):24-32
[5]. 刘佳燕,程洁心,郑巧依,等. 健康城市导向下的社区花园网络营造——北京清河街道的实践. 上海城市规划,2023(3):29-37
[6]. LIU, Jiayan, ZHAO, Yiyao. A Review on the Progress in Healthy Community Research and Practice Since the 1990s.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23(2):51-62
[7]. 刘佳燕,陈思羽,李宜静. 面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社区体检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 北京规划建设,2023(2):32-40
[8]. 刘佳燕,李渊,张友奇. 推进社区更新规划中的全过程公众参与. 人类居住,2023(3):50-53
[9]. 刘佳燕. 社区规划的趋势、挑战与探索. 世界建筑,2022(11):34-35
[10]. 刘佳燕. 面向可持续的澳门社会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澳门特辑,2022:73-85
[11]. 张威,刘佳燕*,王才强. 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更新改造的政策体系、主要策略与经验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22(6):76-87
[12]. 刘佳燕,李宜静. “制度-行动”视角下的社区更新实践探索:北京清河参与式社区规划为例. 社区营造学报,2022(1):39-58
[13]. 刘佳燕,邓翔宇. 北京基层空间治理的创新实践:责任规划师制度与社区规划行动策略. 国际城市规划,2021(12):40-47
[14]. 刘佳燕,邓翔宇,霍晓卫,等. 走向可持续社区更新:南昌洪都老工业居住社区改造实践. 装饰,2021(11):20-25
[15]. 刘佳燕. 基于场所营造的社区规划:北京“新清河实验”的实践探索. 上海城市规划,2021(10):1-8
[16]. 冉奥博,刘佳燕*. 政策工具视角下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21(4):57-63
[17]. 刘佳燕,李宜静. 社区综合体规建管一体化优化策略研究:基于社区生活圈和整体治理视角.风景园林,2021(4):15-20
[18]. 刘佳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社区防疫规划和治理体系研究. 规划师,2020(6):86-89
[19]. LIU, Jiayan, LI, Yijing. Taiwan's Community Epidemic Prevention Based on Health Building and Collaborative Network.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20(3):44-54
[20]. 刘佳燕,沈毓颖. 社区规划:参与式社会空间再造实践. 世界建筑,2020(2):10-15
[21]. 刘佳燕,张英杰,冉奥博. 北京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研究:基于特征-困境-政策分析框架. 社会治理,2020(2):64-73
[22]. 刘佳燕,邓翔宇. 基于多元、共享和参与的邻里生活中心营造——清河生活馆设计. 建筑技艺,2019(11):61-67
[23]. 张威,刘佳燕*,王才强. 新加坡社区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 规划师,2019(3):18-25
[24]. 刘佳燕,陈思羽.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后评估——以北京毛纺北小区为例. 西部人居学刊,2018(5):14-20
[25]. 冉奥博,刘佳燕*,沈一琛. 日本老旧小区更新经验与特色——东京都两个小区的案例借鉴. 上海城市规划,2018(4):8-14
[26]. 刘佳燕. 社区更新:沟通、共识到共同行动. 建筑创作,2018(2):34-37
[27]. 刘佳燕,沈毓颖. 面向关系重构的城市社区规划——三种建构. 城市建筑,2018(9):32-35
[28]. 刘佳燕,邓翔宇. 北京清河阳光社区三角地改造. 城市建筑,2018(9):66-69
[29]. 刘佳燕,沈毓颖. 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2017(12):83-91
[30]. LIU, Jiayan, DENG, Xiangyu. Community Planning Based on Socio-Spatial Production.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7(2):6-13
[31]. 刘佳燕,谈小燕,程情仪. 转型背景下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实践和思考——以北京市清河街道Y社区为例. 上海城市规划,2017(2):23-28
[32]. 刘佳燕,邓翔宇. 基于社会-空间生产的社区规划——新清河实验的探索. 城市规划,2016(11):9-14
[33]. 刘佳燕. 全球化与地方性交织中的街道空间——评《城市、街道与市民:度量凡生》. 国际城市规划,2016(5):128-131
[34]. 刘佳燕,徐瑾. 全球化挑战下大学和城市的共生之路:来自英国的经验. 城市发展研究,2016(8):68-75
[35]. 刘佳燕. 关系•网络•邻里——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评述与展望. 城市规划,2014(2):91-96
[36]. 刘佳燕,梁思思. 我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研究评述. 住区,2013(3):6-11
[37]. 周燕珉,刘佳燕.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 建筑学报,2013(3):60-64
[38]. 刘佳燕,邓翔宇. 权力、社会与生活空间——中国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形成机制. 城市规划,2012(11):78-83
[39]. 刘佳燕. 1940年代以来巴西公共住房政策发展评析和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2012(4):43-49
[40]. 刘佳燕. 走向整合发展的城市邻里更新策略——荷兰Bijlmer大型住区综合性更新项目的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2012(3):85-92
[41]. 刘佳燕. 节能背景下消费模式的修正. 城市问题,2009(7):7-12
[42]. 刘佳燕. 规划公正: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 规划师,2008(9):5-9
[43]. 刘佳燕. 社会多元化与政府转型情境下的规划模式转变——浅析多伦多新型社会规划. 城市问题,2006(6):90-94
[44]. 刘佳燕. 社会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国外城市规划,2006(4):77-81
[45]. 刘佳燕. 面向当前社会需求发展趋势的规划方法初探. 城市规划学刊,2006(4):35-40
[46]. 刘佳燕,陈振华,王鹏,等. 北京新城公共设施规划中的思考. 城市规划,2006(4):38-42
【社会兼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专委会,秘书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社区建设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大数据分会,副主任委员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城市治理、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城市大数据等专委会,委员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美好社区计划”专委会,委员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写专家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公共服务研究院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乡绿色低碳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街区治理与责任规划师工作专委会,委员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委会,委员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杂志,编委、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