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坚持问题导向·厘清科研步骤·培养系统思维——庄惟敏院士在建筑学院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赠言
2021.09-26


8.jpg


庄惟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建协(UIA)理事

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联席主席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想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我从业三十余年来的一些体会。大家毕业之后,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实践,都离不开一定的科研规律性,我将这个规律总结为“1+4”。

“1”指的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我们所有的研究也都要以问题为导向,即便是基础研究也是如此。对于研究生来说,开题报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开题中,要时刻审视自己的题目是否有高度,自己的题目是否站在了一个学科发展的高度和国家急需的科研前沿。

想要厘清“1”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奥运会场馆项目为例,大家普遍关注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如不能发掘合适的利用方式,奥运会场馆便会成为难以填补的财政窟窿。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象,我们需要做的是厘清其背后反映了何种科学问题。通过这一表象,我们可能看到了体育工艺转变之后的空间和体育工艺的耦合问题,也可能看到了行为和场所的关联性问题。透过表象揭露实质性的科学问题,是我们要做的十分重要的事情。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所揭露的实质性问题分为几个子问题,后续的研究也要对各项子问题给出确切回应,从而构成研究的创新点。

“4”指的是研究的4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理论框架的建立。在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的撰写中,要建立起一套针对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框架。毕业之后,无论从事教育、从事科研、还是从事实践,这一套理论架构都会成为大家学术生涯最重要的起点和基石。

第二个步骤,方法、技术的研发。“研发”一词用在建筑学科中可能比较少见,但并不突兀。今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设计本身被泛化为一种形的再造,而后再把这个形套用在使用功能上的现象。甚至在实际工程中还会出现独立且细化的分工,如外立面的设计、建筑形态的设计等不同分工被不同的团队所承接,将建筑的形态和它内部的使用设计割裂开来。这种做法反映出何种方法论,是我们平时常会忽略的问题。无论是借助软件平台、还是借助方法论的研究,能够有方法、技术的研发,甚至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便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对于一般的自然科学而言,这一研发内容常被称作“关键技术”。

第三个步骤,进行实践。将形成的理论架构和关键技术,放在实际设计中进行验证。

第四个步骤,凝练总结。将理论框架、关键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归纳,以形成行业的、学科的、团体的乃至国家的标准、规范和导则。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大家自己的学术研究便基本可以形成一个体系。

对于硕士研究生,我认为其研究是以专业学位为导向的研究,并不要求依照“1+4”的思维方式,而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用设计回应问题即可。对于博士研究生,希望大家在“1+4”这一系统性思维的指引下展开研究,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习惯,从而应对毕业考核的要求,以及应对毕业后研究进程中的各种需求。

在建筑大学科的背景之下,设计做得好不代表研究可以做得好,更不代表能够凝练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因此,今天向大家分享了我的一点想法,希望大家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不仅能够拿到学位,更能够培养出良好的科学逻辑思维能力。

谢谢大家!



整理:李芃芃

摄影:王芷涵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3496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00084
© 2024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