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建筑系设立衔接课程,帮助转系新生适应设计学习
2021.10-04

每年秋季,都有一批对建筑怀有浓厚兴趣的转系生进入建筑系二年级学习。由于缺乏大一的专业训练,这些对设计几乎零经验的同学要直接进入二年级的设计课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帮助这些同学快速了解建筑设计,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且适应二年级设计教学的节奏与要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难题,建筑系在今年首次开设了专门针对转系生的衔接课程。利用正式开学前的两周时间(8月30至9月12日),由青锋、韦诗誉两位老师,以及王惠、叶征冰、李煜茜、周怡薇四位助教带领17位转系新生完成了一个小尺度建筑的设计训练。引导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初步体验设计的完整流程,在第一次的尝试中感受建筑设计的酸甜苦辣,为即将到来的有着更高难度的二年级课程设计做好心智、经验与精神上的准备。


1.jpg

青锋、韦诗誉老师以及助教带领同学们参观场地,介绍设计题目

 

结合转系生总体情况,本次衔接课程的设计任务被设定为小卖亭,选址在校内听涛园餐厅西侧小树林空地的真实地段。教学分为集中授课、分组设计辅导和终期评图三个阶段。集中授课环节由青锋和韦诗誉两位老师对设计题目和设计流程进行讲解。在随后的分组设计中,教师和助教们分专题为同学们讲解模型制作、图纸绘制以及计算机建模等方面的方法与技巧,并且引导同学们深化设计,完成完整设计流程。作为最终成果,学生要制作模型,绘制图纸,并且在分组评图中讲解方案,接受点评。


2.jpg

青锋老师与助教为同学们辅导设计


3.jpg

韦诗誉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案例

 

这一设计训练并不是简单地将一年级课程设计压缩删减。教学团队针对转系生的特殊情况,着重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设计语汇的积累,二是设计流程的节奏掌控。建筑语汇的缺乏是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教学团队精选了10个具有差异性的建筑案例提供给同学们,帮助他们建立起在经典案例中吸收、积累建筑语汇的意识。设计流程的节奏控制对于未接触过建筑设计的同学来说尤其困难,对此,教学团队设计了详细的教学安排,清晰说明了在每一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达成什么样的成果。同学们也快速理解了如何从概念构思走向最终成果的演化进程。从最终成果看来,同学们较好地吸收了这些要点,在两周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训练,体验了从概念、草模、深化、平面、细节、出图与模型表现的完整流程。一部分同学的成果甚至体现出相当成熟的建筑价值。


4.jpg

江就同学的成果模型


总体看来,这次衔接课程有效达成了最初设定的教学目标,同学们的反馈也肯定了教学效果,这里摘录一些同学对课程的感受:



是第一次在建院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上设计课,虽然最终的设计简单甚至于幼稚,但仍收获良多。在这十几天里我也曾花一晚上修改、深化方案,一个人在指定场地里转悠,在建馆工位做模型,踉踉跄跄地学用ps、rhino、su,终于也算是第一次对建筑学院的生活有了实感。虽然辛苦,虽然有很多不知所措的惶惑,但每次只要灵光一闪修改方案有了头绪就会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动力;看到自己的方案越来越深入,也会感到成就感满满。感谢老师的付出和亲切的助教姐姐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我借此机会叩开了建筑学习的大门。

——杜易格


两周设计课从无到有,非常感谢老师和助教的悉心指导。从相地到最后评图,全流程体验下来总算对设计课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不管是用草模推敲、借助尺度人把控各方面的尺度,还是设身处地去想象自己在建筑中的体验与感受,都让我感受到了建筑师对建筑整体的把控,或许这也是建筑设计的魅力之一吧。有了这次小学期,秋季学期的设计课也信心满满了呢。

——武人思


短短两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仍记得老师讲解时的深刻而不失风趣,助教学长指导改图时的不厌其烦,以及在评图前十分钟才完工的紧张刺激。整体来讲,这门课算是我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第一课吧,老师和助教用短短两周的时间,使我这样一个建筑设计小白体验了设计课的流程,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如建筑平面图的画法以及建模软件SU的使用等),了解了建院的大致节奏,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最后,也再次感谢青老师和征冰学长的指导与鼓励。

——安军凯

基于这一次的成功经验,建筑系在未来会将转系生衔接课程持续进行下去,通过不断改进,帮助新加入的同学快速适应建筑学院的学习生活,与大家在建筑学习的道路上齐头并进。



撰稿:青锋、王惠

摄影:叶征冰、周怡薇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3496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00084
© 2024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