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得到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SLA)和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的支持与指导,会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承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CLL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协办。会议联合主席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景观学系副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等学校⻛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景园林学会 (CHSLA) 副秘书长郑晓笛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与技术教授、学术副院长、技术平台联合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杰出访问教授、棕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尼尔·柯克伍德教授。
会议以“展望:棕地2035”(Looking Forward:Brownfields 2035)为主题,包括大会论坛、教学研讨、青年论坛与棕地考察四个环节,旨在为国内外棕地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对棕地修复与再生感兴趣的同仁们搭建交流平台。会议着眼于全球视野、理论前沿与实践经验,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先进的棕地治理与再开发进展,推进多学科理论思想与技术方法的碰撞探讨,切实地为摸索契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棕地再生途径提供借鉴与指导。
会议由《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园林》《景观设计学》等媒体特别支持,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课题编号:2020YFC1807505)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课题编号:20BG139)资助,特此感谢!
2023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大会合影
本次会议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成功举办
01 大会论坛
开幕式
2023年12月2日,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大会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艺术学院14号楼报告厅顺利举行。大会开幕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景观学系副主任、棕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郑晓笛副教授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园林绿化处赵亚男处长,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布鲁诺·马奎斯(Bruno Marques)主席,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朱祥明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杨锐教授,以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何军副院长(按致辞顺序排序)先后进行大会致辞。
王澍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王澍教授首先对本次会议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嘉宾们表示诚挚欢迎。象山校园是在城市扩张、生态危机背景下新的探索样本,校园尽可能少地干涉自然,打造面向现代生活的、建筑和景观相融合的开放体系,能在此举办本次棕地大会具有特殊意义。王澍教授指出,当前一系列环境事件警示我们,大型工业废弃地和农业污染土地等土壤污染问题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棕地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王澍教授希望能借本次大会呼吁大家关注现实的环境和土地发展问题,也希望从业者在追求形式美与空间美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健康环境的追求,实现“重返自然之道”的学术追求。
赵亚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园林绿化处处长
赵亚男处长指出,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生态修复仍面临多方面的复杂挑战。聚焦2035年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应当通过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创新,实现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建设的双重目标。赵处长期待大会能提供更多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的前沿理论、路径方法和成功案例,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布鲁诺·马奎斯(Bruno Marques)(线上)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主席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与设计创新学院副院长
布鲁诺·马奎斯(Bruno Marques)主席代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全力支持本次大会,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拓展风景园林领域的专业知识、群策群力提出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场地修复相关的研讨及共同行动,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和宜居的未来。最后,布鲁诺·马奎斯主席呼吁大会和从业者们为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持续努力。
朱祥明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
朱祥明副理事长代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热烈祝贺本次会议的召开。他指出,随着中国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棕地再生成为城市长远发展的紧迫需求,国内已有相当多的项目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进行生态修复,使得这些场地重新融入城市生活。他表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将持续倡导学术创新与跨学科合作,推动棕地再生行业的发展,并呼吁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棕地再生途径,为城市提供真正的绿色环境。
杨锐(线上)
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CHSLA) 副理事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联合创始人、系主任、教授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
杨锐教授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热烈祝贺本次大会的召开,并热烈欢迎各位与会者。他指出,当前我们处于联合国生态系统修复的十年计划之中,气候变化和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都警示我们要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本次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的召开可以让人们重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重要议题,同时,杨锐教授也期待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讨论及会后的实践,中国在棕地再生领域能够产生更多与杭州西湖水平相当的项目、推进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
何军(线上)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何军副院长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正在推进制定相关指导意见的工作。他指出,棕地可持续利用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和解决方案,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不仅要考虑土壤污染情况,还应结合自然与人工修复手段,同时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何军副院长认为本次会议不仅是学术交流,也是寻求生态系统修复最佳解决方案的重要实践探索。
第一板块
大会分为三个板块展开。第一板块从全球视野分享了近年来棕地领域的国内外热点话题、学术研究趋势与生态修复实践项目,视野极具前沿性和全球广度。
本板块由教育部⾼等学校⻛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成玉宁教授主持。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尼尔·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教授首先发表题为《棕地2035: 环境遗产、社会公平与重新想象棕地的未来》的学术报告,接着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教授带来题为《过程的景观》的学术报告,德国拉兹合伙人事务所(LATZ+PARTNER)合伙人、设计总监蒂尔曼·拉兹(Tilman Latz)的报告题为《“更新叙事3” 细述都灵,城市更新项目第三期:多拉公园》,随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郑晓笛副教授作题为《中国棕地再生前沿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学术报告,最后,米兰理工大学卢卡·法布里斯(Luca Maria Francesco Fabris)副教授发表题为《米兰有一颗棕地之心——以博维萨地区为例》的学术报告。
发言嘉宾
从左至右:尼尔·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王向荣、蒂尔曼·拉兹(Tilman Latz)、郑晓笛、卢卡·法布里斯(Luca Maria Francesco Fabris)
第一板块主持嘉宾:成玉宁
第二板块
在第二板块中,嘉宾们基于极具代表性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研究,系统性地介绍了棕地治理与再开发中风景园林师的角色、规划设计理念、棕地修复方法、区域复兴、环境修复等议题及相关前沿理论。
本板块由教育部⾼等学校⻛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邵健教授主持。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APR)主席克里斯·蒂兹韦尔(Chris Tidswell)率先带来题为《澳大利亚的能源转型-风景园林师的角色是什么》的线上学术报告,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常江教授随后作题为《规划赋能·采矿迹地系统修复和更新的路径思考》的学术报告,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张红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中国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的理论方法、评估技术与工程实践进展》,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文斌接着带来题为《生态的风景 风景的生态一基于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理论的广阳岛棕地再生实践创新》的学术报告,最后一位嘉宾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涂晨博士,其发表题为《场地复合污染与耦合协同减量修复研究》的学术报告。
从左至右:克里斯·蒂兹韦尔(Chris Tidswell)(线上)、常江、张红振、赵文斌、涂晨
第二板块主持嘉宾:邵健
第三板块
第三板块的嘉宾从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高校等不同视角出发,分享了棕地实践和研究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以及教育领域的进展、成果和挑战。
本板块由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付泉川老师主持。浙江省温州市矾山镇人民政府党委书记、温州矾矿发展集团第一书记林开新书记首先进行了题为《世界矾都,非凡之路——矾山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报告,SWA事务所合伙人、设计董事吴兆杰作题为《多样平衡——以兴发水泥厂采石场景观修复为例》的报告,随后报告的天津泰达绿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高级工程师、高级规划师罗乐的报告题目为《基于滨海重盐碱地治理经验的棕地再生思考与实践》,紧接着,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公司生态修复事业部经理李婉带来题为《生态赋能棕地再生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最后,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曾颖教授发表了题为《棕地再生教学思考》的报告。
从左至右:林开新、吴兆杰、罗乐、李婉、曾颖
第三板块主持嘉宾:付泉川
闭幕式
闭幕式环节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曾颖教授主持,其对12月1日上午的教学研讨环节进行了总结,同时回顾了“温州苍南矾山景观规划研究”国际工作坊课程全过程。随后,青年论坛主持人刘洁琛对12月1日下午的青年论坛环节进行了回顾总结。最后,会议联合主席郑晓笛副教授对大会日程进行了回顾,并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了感谢,随后再次强调了棕地再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阵地,棕地问题的复杂性使其需要在政策制定、技术支持和利益相关者平衡等方面得到综合解决。最后,郑晓笛副教授对棕地再生的教育层面寄予厚望,希望将棕地问题纳入包括本科教育在内的全流程中,从而培养学生在面对日趋复杂的环境议题时的综合专业能力。
至此,2023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的大会论坛环节圆满落幕。
02 教学研讨
本次会议设置“教学研讨”环节,教学研讨主题与大会一致,旨在为棕地领域师生的教学成果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教学研讨现场
2023年12月1日上午,教学研讨环节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艺术学院12号楼一楼展厅顺利举行。教学研讨聚焦“温州苍南矾山景观规划研究”国际工作坊,授课教师为德国LATZ+PARTNER事务所合伙人兼设计总监蒂尔曼·拉兹(Tilman Latz),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曾颖教授,以及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外聘导师徐星老师,特邀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尼尔·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郑晓笛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邵健教授、康胤教授及风景园林系其他教师作为评图嘉宾。
授课教师
从左至右:蒂尔曼·拉兹(Tilman Latz)、曾颖、徐星
评图嘉宾
从左至右:尼尔·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郑晓笛、邵健、康胤
曾颖教授首先进行了开场致辞,随后徐星老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介绍。接下来,8个学生小组(2个研究生组、6个本科组)分成上下半场对设计作品进行了汇报。
上半场汇报的学生作品为《我是一颗明矾》(陈克、郑若雪、卞芊琪、计佳圆)、《矾山新干线》(于定壹、程雯绮、黄炉鲁)、《及物园》(储张弛、郭潇、严露露、董张滢),以及《土地愈伤》(江易璇、张宇涵、陈小婉、彭乐芝)。下半场汇报的学生作品为《矾山清流》(徐韵涵、王安迪、岑瑜婷)、《跟着矿工一起前进!》(陈彦歌、熊可欣、王昶沣)、《三蹦子桃花源》(王子倩、陈赐乐、熊梓贝)和《谱写矾山新乐章》(朱吟秋、李明珊、徐翀)。
上半场汇报
下半场汇报
特邀嘉宾与授课教师分别对每组学生的作品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与建议。最后,授课教师蒂尔曼·拉兹(Tilman Latz)、曾颖教授和徐星老师对课程内容与教学研讨进行总结发言,肯定了学生的作品成果并感谢评图嘉宾的宝贵意见。至此,教学研讨环节圆满结束。本次教学研讨也拉开了2023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的帷幕。
教学研讨合影
03 青年论坛
2023年12月1日下午,青年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艺术学院12号楼报告厅顺利举行。青年论坛环节旨在为棕地领域内青年学者与设计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鼓励青年学者在风景园林领域尝试和探索新的角度。本次论坛从投稿中选出13位青年学者、共11个报告进行发言展示。在论坛的开始,作为青年论坛的特邀嘉宾,VITO研究员、比利时根特大学和安特卫普大学客座教授皮特·桑特詹斯(Piet Seuntjens)带来了题为《污染场地的可持续修复与再利用》的主题讲座。
皮特·桑特詹斯(Piet Seuntjens)进行主题讲座
主题讲座结束后,论坛研讨正式开始。本次青年论坛共分为城乡棕地思辨、工业棕地:空间与感知、棕地土地利用与潜力评价以及植物群落与生态修复四个主题。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景观学系副主任、棕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郑晓笛副教授致辞,并特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成玉宁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康胤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郑晓笛副教授(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作为点评嘉宾,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洁琛(导师:郑晓笛副教授)进行主持。
点评嘉宾
从左至右:成玉宁、康胤、郑晓笛
刘洁琛主持青年论坛
主题一为“城乡棕地思辨”,8位发言人分享了四场精彩的报告。首先,北京建筑大学李梦一欣副教授发表题为《批判性城市景观重构与棕地再生思辨》的学术报告,接着,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生丁一丹分享了设计作品《共生视角下的工业废弃地转型提升设计一以薛城焦化厂为例》,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风景园林硕士生于定壹、程雯绮和黄炉鲁共同分享了《乡村棕地中的水土智慧挖掘一以浦江县嵩溪村为例》,同样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建筑学博士生韩心宇、卓志杰和徐天艳发表了题为《被遗忘的棕地村落》的报告。
左上:李梦一欣,右上:丁一丹
左下:程雯绮、于定壹、黄炉鲁,右下:徐天艳、卓志杰、韩心宇(从左至右)
主题二为“工业棕地:空间与感知”。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本科生陈思宇发表题为《工业遗产创意园区实体与赛博空间的差异性与互动性研究》的报告,随后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生周凌赟介绍了设计作品《低碳视角下本溪工业遗址区复合空间重构》,最后一位是北京林业大学魏方副教授,她的学术报告题为《城市工业野境的遗产价值感知与生态价值感知思辨》。
从左至右:陈思宇、周凌赟、魏方
主题三为“棕地土地利用与潜力评价”。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丁康发表题为《风景园林视角下矿业废弃地综合潜力评估的价值体系构建》的学术报告,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孙一豪的学术报告题为《大规模工业废弃地自动识别方法研究》,最后,燕山大学讲师张新佳作题为《中国已改造棕地时空特征及用地模式转换研究》的学术报告。
从左至右:丁康、孙一豪、张新佳
主题四为“植物群落与生态修复”。广州美术学院讲师何伟作题为《再生荒野——城市中的自然培养血》的学术报告,随后内蒙古科技大学魏光普副教授发表题为《寒旱型露天矿山植物群落的引导性修复》的学术报告,最后一位是来自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景观负责人申利亭,其从设计师的视角分享了《从废弃采砂坑到“地下生态绿洲”——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改造实践》。
从左至右:何伟、魏光普、申利亭
论坛最后,经过3位点评嘉宾和90余位参会代表的现场投票,魏方和孙一豪分别获得本次论坛的“棕地青年学者杰出奖”和“棕地青年学者人气奖”,其他发言人获得“棕地青年学者优秀奖”,3位点评嘉宾为本次论坛发言的青年学者颁奖并致以热烈的祝贺。最后,郑晓笛副教授对本次青年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
左:魏方获得“棕地青年学者杰出奖”
右:孙一豪获得“棕地青年学者人气奖”
青年论坛特邀嘉宾与所有发言人合影
青年论坛合影
04 棕地考察
本次大会设置了棕地考察环节,包含两条考察路线,其一为大运河杭钢公园,其二为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乡村棕地。两条路线的棕地考察在12月3日同步顺利进行。
考察路线一:大运河杭钢公园
2023年12月3日,来杭参会的部分参会人员参观了大运河杭钢公园。考察团由会议联合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郑晓笛副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尼尔·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教授带队,同行嘉宾还有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教授,米兰理工大学卢卡·法布里斯(Luca Maria Francesco Fabris)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常江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讲师付泉川老师,中国美术学院沈实现副教授、赵榕副教授以及俞青青、詹欣、龚晨曦、徐星老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张今英女士等。
杭钢考察合影
杭州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土壤水体治理中心主任助理施伟东、森特士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大定接待了考察团一行。施伟东先生首先介绍了杭钢半山基地退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进展,杭州市商旅集团俞悦乐女士向大家展示了大运河杭钢公园项目的整体规划、重要节点设计等相关情况。随后,考察团进入杭钢公园建设工地,实地感受棕地场地、了解棕地治理进程。施伟东先生在现场为大家讲解了水土共治修复模式、异位淋洗处理工艺流程和异位热脱附处理工艺流程等,并与考察团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现场
考察现场
考察路线二: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乡村棕地
12月3日,棕地考察路线二同步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顺利开展。考察团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曾颖教授带队,嵩溪乡贤徐俊杰老师负责接待,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张红振研究员、邓璟菲助理研究员,北京市自然资源整治修复中心杨岩枫,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州美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兰州城市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和嘉兴学院等高校的参会人员参与了考察调研。
乡村棕地考察合影
据土生土长的嵩溪村人邵陆甫介绍,嵩溪村建村八百余年,而烧制石灰却已有上千年历史。通过此次乡村棕地考察,考察团了解到前人很早就开始探索人与棕地的和谐共处模式,在向自然资源索取的同时,运用水土智慧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嵩溪村就是人与棕地共生的典型案例。
考察现场
本次会议共200余人线下参会,会议相关推送阅读量近1.5万次,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反响热烈。从2016年、2018年到2021年,此前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已成功举办三届,本次大会在疫情后首次举办,多位国内外嘉宾得以线下来到会议现场相聚畅谈、探讨碰撞,是一场难得的棕地领域的学术盛宴。“展望:棕地2035”,希望未来各界人士能够携手合作,为创造更加健康、美好的地球家园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