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上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组织召开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二届九次会议。学术委员会专家、科研基地主管部门领导、科研基地及工作站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林珲院士主持,国家文物局及北京市文物局相关领导莅临会议指导。
会议日程安排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及学院致欢迎辞,感谢国家文物局及北京市文物局相关领导和学术委员会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出席清华大学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致辞中张悦书记提到:一年来,在各位领导及各位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下,科研基地的老师们在日常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绩,包括十余项纵向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十余项横向规划设计项目的承担,具体内容将由科研基地主任党安荣教授随后向各位汇报;同时,科研基地也面临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比如科研力量有待进一步壮大,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请、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更多高层次国际国内会议的主办等内容有待加强;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利用今天上午会议的宝贵机会,对科研基地老师们的一些构想进行论证与把关,给基地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教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
国家文物局相关领导表示:清华大学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基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方面具有高起点的优势,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及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结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工作,特别是针对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价值挖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科研成果;同时,各地工作站布局体系完备,工作开展扎实,助力科研成果的辐射。北京市文物局领导也表示清华大学科研基地近年来坚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学术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国家文物局及北京市文物局领导还表示,文化强国与数字中国的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希望科研基地进一步根据国家需求,结合“十五五”国家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的实际需求,进行重大科研项目的策划,开展创新性探索与应用研究。
随后,学术委员会专家及相关领导听取了科研基地主任党安荣教授关于基地及十五个工作站(厦门、广州、成都、福州、杭州、内蒙古、北京、陕西、河南、云南、河北、山西、港珠澳、江西、宁夏)在过去一年内的成果报告,具体包括总体定位、科研项目、主要成果、行业贡献、人才培养、开放合作、运行管理、未来发展等方面。学术委员会专家们充分肯定了科研基地及工作站一年来取得的学术成果,特别是科研基地与工作站在2024年组织召开 “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系列学术论坛,完成了教育部万人计划内地-港澳学生研学项目、以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创建等。
科研基地主任党安荣教授汇报2024年教学科研成果
科研基地主要成果(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与可持续研究)
科研基地主要成果(城市中心区老旧厂区功能更新研究)
科研基地主要成果(基于数字孪生的长城文化遗产研究)
科研基地主要成果(基于数字孪生的长城文化遗产研究)
科研基地主要成果(高平开化寺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研究)
会上,学术委员会还听取了安徽大学与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申请创建安徽工作站的报告、以及浙大城市学院与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加入杭州工作站的申请报告,涉及建设目标、研究基础、人才队伍、发展规划、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学术委员会审阅了申报材料,经质询和讨论做出如下决议:同意设立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安徽工作站;同意扩展杭州工作站的申请。同时,学术委员会对工作站建设提出建议,包括聚焦地域性文化遗产特征与价值挖掘及其保护利用传承,强化工作站单位之间的合作等。
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安徽工作站申请报告
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杭州工作站申请报告
最后,学术委员会各位专家就科研基地和工作站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工作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1)科研基地及工作站要以国家文物科技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重大项目的策划与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文保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和科研基地的建设;(2)科研基地在开展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研究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发挥科研基地研究工作对学科建设的推进作用,而且要在国际层面讲好中国故事;(3)进一步发挥科研基地对各工作站科研工作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注重科研基地与工作站、工作站与工作站之间的协作与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建设,促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技术方法研究生态的构建。
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二届九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合影
文图:黄竞雄、翁 阳、仇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