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李锋的带领下,选修《生态学基础》和《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两门课程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课题组博士后近40人赴雄安新区开展了1天的教学实习活动。我校“双一流”学科共建项目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张振威副教授,魏菲宇副教授和傅微副教授以及《景观水文与生态技术》课程的学生参与了本次实习,两校师生共计80余人参加了本次联合教学实习活动。 本次教学实习的主题是“生态学与生态修复”,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生态学和生态修复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次实习是深入贯彻落实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实习活动得到了中国雄安集团雄安规划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徐成立正高级工程师、雄安集团雄安规划院发展战略所林业负责人郭小军正高级工程师、府河湿地刘志威工程师以及孝义河湿地李宪民工程师全程陪同并解说。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生态状况良好,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其特色。雄安新区设立7年多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了以生态绿环、绿心、绿廊、绿网为中心的绿色空间构架,形成了功能多元、布局合理的近自然生态系统,是清华大学风景园林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实习的第一站是“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处于雄安新区中心的优越位置,是未来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园。2017年,雄安新区率先启动重大绿色基础设施——“千年秀林”工程。项目遵循近自然经营理念,兼顾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景观美学,因地制宜选择乡土树种造林,坚持增绿不移绿,选用苗圃苗、原生冠苗,采取自然散点和曲线种植方式,着力打造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林,使其能够保持“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美景,在注重生态系统服务的前提下也关注景观生态建设。实习的第二站是悦容公园。工作人员从公园基本概况、建筑风格和景观植物等方面对公园进行了详细介绍。悦容公园位于雄安新区北部,占地面积2.68平方千米,南北长3.2千米,是贯穿城市空间的重要生态景观廊道,也是公共活动集聚和城市功能展开的核心区域之一。悦容公园位于雄安新区南北历史文化轴线上,构建了“一河两湖三进苑、千年绿脉显九园,融绘古今画中来,中国园林呈经典”的空间结构。实习的第三站是府河河口湿地。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项目位于藻苲淀府河、漕河、瀑河三河入淀口区域,总占地面积约4.23平方公里,是目前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湿地,承担着提升和改善上游入淀水质的重要功能。府河河口湿地多类型的栖息环境(浅水、深水和岛屿等)以及丰富的食物资源(沉水植物、浮叶植物、鱼类和底栖动物等)使其成为白洋淀周边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目前已吸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内的多种珍稀鸟类在此栖息。实习的最后一站是孝义河河口湿地。孝义河河口湿地项目位于安新县同口镇南龙化乡北,总占地面积2.11平方公里。该工程以净化上游河流水质功能为主,兼顾应急处理突发水污染事故及退耕还淀湿地生态修复,为入淀水质达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保障。生态修复工艺采用“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多塘系统”,依照地势,划分为四个片区,分别建设配水集水系统、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和多塘系统。项目建设单位人员介绍孝义河河口湿地生态修复(摄影 许丁)本次实习是深入贯彻落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学系列课程开展的第六次野外实习。此前李锋教授曾组织学生先后赴北京门头沟区、大兴区以及通州区进行了实习,涉及矿山生态修复、森林生态修复、河流与湿地生态修复、生态空间规划与综合治理等系列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李锋教授表示,野外实习是对课堂内容的深化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未来将持续推进野外实习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依托课题组在雄安新区、北京市、广州市和内蒙古等地区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工作积累,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生态学实习基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