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第三届“白颐论坛”健全城市规划体系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2024.12-29

2024年12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2024年会暨第三届“白颐论坛”健全城市规划体系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及机构的领导、专家及业界人士,以及清华大学校内相关院系、机构的师生汇聚一堂,围绕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展开研讨,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言献策。

c573cbfbe4d5c6aca40f89bd6e21a46f.png

线下参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武廷海主持,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致欢迎辞。

张悦书记表示,今年是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在吴良镛先生的带领下,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研究团队产生了京津冀研究、首都规划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成果。白颐论坛汇集了白颐路两侧的清华、北大、人大的规划专业力量,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非常重要的议题,希望此次研讨会能促进多学科领域专家的思想交流,为城市规划体系建设与健全贡献智慧。

4210c62ddd4a1e8b6ac51dfce4296de3.png

张悦致辞

张兵总规划师在线上视频致辞,祝贺第三届白颐论坛顺利召开,对清华、北大、人大三校专业力量联合开展城市发展研究表示高度认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这些重要论断表明了中央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希望在国家现代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下,白颐论坛能够团结更多的力量,开展学科建设与发展相关重要课题的研究。

3fd019299a4de95f19d9bcbe67aad2ab.png

张兵致辞

学术报告环节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其智主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石楠以“健全城市规划体系须建立四大观念”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新时代的“城市规划体系”,是城市层面各类规划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人居环境(建设)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为支撑,各类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体系,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规划体系。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从政治学视角出发,建立大规划观、大市场观、大服务观和大科学观。城市规划不仅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更是党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应跳出部门规划的局限,强调规划的引领作用和治理功能。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直接干预,赋予城市政府更大的自主权。规划师应以公共利益为底线,服务多元对象,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要构建多学科协同的学科体系,做强一级学科,做实二级学科,减少行政依赖,提高学科的自觉性。

5fbefabd724e4eafe213c90948fea6fb.png

石楠作学术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高国力以“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内涵特征及建设思路”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高度关注,从平战结合、平灾结合和平疫结合三个维度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分类梳理,提出应将平时使用与应急使用有机结合,兼顾经济发展与安全保障。平急两用设施应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体系,编制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机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明确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快相关法规标准建设,地方立法先行先试;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专项债券和两种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进试点建设,打造高标准样板项目,确保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bc32380de08015dcbca3d1a2e76ed8b6.png

高国力作学术报告

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卢庆强以“城市规划体系与空间治理”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健全城市规划体系需深化对城市与规划的理解,强调二者互动关系。城市不仅是城乡地域综合体,更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规划体系应从静态建构走向动态改革,从专业部门规划走向系统治理的制度体系。当前规划体系存在碎片化、城乡融合不足等问题,需从国家、地方、社区层面进行完善。国家层面强化中心城市体系协同,市县层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社区层面提升需求响应与人民参与度。最终,应将规划融入治理体系,促进规划体系的动态优化与系统协同,推动城市与空间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912f835e43dfb5b5df41b2a958a620c7.png

卢庆强作学术报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郑德高以“可持续城市更新的两种模式比较研究:Regeneration & Redevelopment”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未来城市更新应重点考虑两种模式:一是再开发(Redevelopment),核心在于提升经济竞争力,通过提高容积率等手段促进新增建设规模,强调市场主导,政府提供激励措施,适用于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区域;二是微更新(Regeneration),聚焦社会可持续,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改善,鼓励产权人自主更新,政府提供奖励性或激励性政策支持,市场适度参与,适用于大量无法或无需大规模开发的区域。单一模式难以实现可持续更新,需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两种模式,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以促进城市规划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1de84f3bf85d8f6212bb02138d4fbf06.png

郑德高作学术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郐艳丽以“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背景、困境与路径”为题发表演讲。她指出,跨区域治理是全球趋势,在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行政区划与跨区域间法理关系变革,导致空间单元完整性超越行政界限,出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以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为例,其治理过程中存在多层级政府、多部门协调难题,规划实施面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保护、建设管理等方面问题。跨区域规划实施需明确管理主体,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强化利益博弈与协调,以实现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及向下传导。

fc526ca4c256197a954c87e7dc1c2d7d.png

郐艳丽作学术报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城市规划系主任助理陈宇琳以“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城中村治理对策思考” 为题发表演讲。她指出,城中村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如内在异质性、变化动态性、治理复杂性等。目前,城中村治理主要分为综合整治和更新改造两大类模式,然而,这些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观念、制度、标准、资金等诸多矛盾。应从全域治理的角度出发,加强城乡土地制度的融合,探索包容性的治理策略,创新规划标准,以实现城中村的可持续更新和发展。同时,需明确城中村治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充分调动村民、政府、市场等各方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城中村的治理与振兴。

5f0e2d02bc09e528e78fb9880b5487dc.png

陈宇琳作学术报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曹广忠以“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职能特征及演变” 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仍处于快速变化阶段,对城市规模、区域经济乃至国家战略有重要影响。基于五普至七普数据,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职能类型进行了识别和划分,并对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职能特征及演变进行了探讨。中国城市职能分为八类,其中建筑业和无主导职能城市常见。经济结构转型下,城市职能转变滞后,中小城市面临较大挑战。高级服务业城市在前十年稳定分布于资源集聚强的中心城市,制造业城市持续集聚东部沿海,建筑业城市东向西梯次转移,资源能源业城市北多南少。城市职能变迁受全球化、城镇化、产业转移、市场化和国家战略等因素推动。

cfb74876adabfcd8220396da67cb8a7e.png

曹广忠作学术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廖露以“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转型:北京责任规划师角色的影响因素研究” 为题发表演讲。她指出,在城市规划转型背景下,责任规划师作为连接社区与规划决策的重要桥梁,其角色认同与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研究发现,北京责任规划师普遍高度认同技术专家角色,对倡导式、交流式规划师角色认同度相对较低。制度设计对责任规划师角色认同的影响有限,而传统规划教育强化了其技术专家认知。此外,个体因素如性别和职业背景也对责任规划师的角色认同产生一定影响。应进一步优化责任规划师制度,加强规划教育与实践的融合,以促进规划师在城市规划转型中更好地发挥其多元角色,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发展。

7caea99710f8740e55d01be6c1c1874f.png

廖露作学术报告

交流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曹广忠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区域空间规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唯佳指出,城市规划体系的完善与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密不可分,应统筹兼顾。国土空间规划的初衷在于解决各类规划间的冲突,确保规划体系内部协调一致,城市规划体系的健全旨在落实宏观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融合,共同支撑国家空间治理和城市化进程。

ea90d7a21da8648388b05887db0230b1.png

吴唯佳发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长春指出,城市规划体系应涵盖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尺度空间,包括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社区规划等,实现规划内容与实施治理的有机统一。同时,要关注城乡融合,解决城乡之间在行政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矛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此外,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与资源、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明确规划实施的机制和路径,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地和可持续发展。

3ea567e8bf6b21bebc4e4c13ddfbc68d.png

冯长春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指出,城市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国家治理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新时期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治理型城市规划,重构评价体系,以公平为核心指标。住房规划是实现公平的关键,应面向全体人民制定可支付健康住房规划,解决住房贫困问题,为未来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此外,应合理划分城市化地区,赋予符合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城市权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解决户籍制度带来的城乡分割问题。

5d9dad224ac3d7d0ed8b56abe528ba2e.png

叶裕民发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毛其智教授、张悦教授、武廷海教授、来源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戴林琳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麟副教授也先后就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学科建设、城乡空间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了见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其智指出,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由吴良镛先生于1984年创办,今年是研究所成立40周年的重要节点。研究所的成立和发展,得益于吴良镛先生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以及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同时与北大、人大等兄弟高校的协助密不可分,期待未来继续本着开放的精神,推动研究所的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武廷海指出,在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成立40周年之际,召开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谋划。研究所在战略规划、自主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应将研究所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出来,为国家规划改革提供建议。白颐论坛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校合作交流特别是城市规划研讨的重要平台,希望未来能继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为国家规划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届白颐论坛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86a43433e26cd92141507eade7466e1c.png

专家交流讨论

此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清华大学人居科学院承办。


供稿:城市规划系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3496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00084
© 2024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