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景观更新设计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课程终期评图
2025.01-15

2024年12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研究生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终期评图成功举行。本次课程选题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景观更新设计研究”,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联合教学。共计50余位师生参加了终期评图,包括特邀嘉宾西南交通大学基建规划与校园管理处周斯翔副处长、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管委会陈诗伟副主任、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五院副院长郑军、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李宾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魏方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宾助理教授,课程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朱育帆教授、许愿助理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傅娅副教授、钱丽源副教授,课程助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罗越,以及来自两校的45名学生。

在评图开始前,西南交通大学基建规划与校园管理处周斯翔副处长回顾了自2018年起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展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生联合课程,指出期望两校师生的课程设计及研究成果可为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支撑。许愿老师介绍了研究生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的课程及选题背景,指出本次课程选地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位于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区域内,独特的地理与历史背景为规划设计开展提供了挑战与机遇。

评图汇报按两校学生相互穿插的方式进行,共10个小组。学生们根据课程大纲,选择了不同的切入点展开设计。例如,一些小组根据峨眉山双重圣所背景思考如何将游客群体和学生群体进行融合,打造游学式校园;另一些小组则聚焦于上位康养发展规划,注重校园的功能性与交通流线优化,发展为校园科教康养的新中心;还有小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绿化、水系和生态设计来提升校园的整体环境质量。

d901f6583eb98d58199c32c017159657.png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选址

424bf24c62ad93f434a77f2bbb1e40ce.jpg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场地调研师生合影

评图过程中,嘉宾老师精准点评,既肯定亮点也提出改进建议,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整个汇报与点评环节持续了五小时,内容密集、讨论激烈。

总结环节中,傅娅副教授总结了课程的关键词:协作、主题、细节,她强调跨校合作的默契、创新主题的重要性及设计细节对成果的关键性。朱育帆教授作课程总结时指出本次课程的设计场地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具备特殊性与复杂性特征,课程成果是多年来两校联合教学的持续性积淀与成果。同时,其认为设计训练过程应注重设计语言的锤炼,设计不仅是空间的布局,更是思维与文化的传递。

d612a6f20296bc85a5b08089dac75db5.jpg

师生合影(清华会场)

成果展示

第一组

设计题目:融合焕新,学游共悦——一所与古为新的“游学式”校园

小组成员:罗晓敏 刘婧 李为建 高美玲

092b3ad66063d90bf780bc92fa4db3de.jpg

方案简介:

本设计以“融合焕新,学游共悦”为主题,针对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展开的规划设计。西南交大峨眉校区位于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附近,是城市与景区交接的地带。校区南门与景区入口临近,附近有天下名山的历史牌匾。西门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相邻,东门直通商业区,周边被景区与商业建筑环绕。

该设计从学校规划及校区发展出发,结合峨眉上双重圣境背景、上位规划、学校历史,将场地定位为以二学位课程教授为主,其他教育课程承办为辅,同时肩负弘扬学校精神文化重任的历史校区。结合校区内部人群构成,及周边峨眉山景区潜在游客资源,本设计以“学游共悦”为主要设计导向,意图引入游客,通过校园历史文化景观和科普景观的设置,将游客群体和学生群体进行融合;通过场地更新和植物科普系统的设立,让校园重新焕发生机。将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打造成以历史遗迹为契机,自然植被为媒介,融合学生与游客,依托山地景观而焕新的游学式校园。

因此,本设计以“一带一核”为主策略,沿校园文化景观资源和植物资源分布进行焕新,打造“游客带”,并将西南部作为校园主体——学生的生活学习核心区域。共设计学线、游线两条线路,满足学生学习的根本需求。同时提供校友、专家在内的短暂游览校园的游客进行场地记忆追寻、校园景观游览的功能。

7e6bf751d37539ee33287845cb58670c.jpg

9bdf8c889a6d65334d40c3f5beb60b5c.jpg

f0fc5c1455ef6c40aadb3b28fbd28722.png

5ad14ac9d233ef7cf64e88cb71825529.png

b3b2bd50de72dddb17760823946c727e.jpg

第二组

设计题目:西南交大科教康养型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小组成员:刘佳 尹青婷 高雨薇 陈学智

710a2f0a4d234a15ecb7e09823b43af5.jpg

方案简介: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坐落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峨嵋山脚下,环境优美历史厚重,却向美而荒,我们尝试寻找交大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对交大校园资源优势与发展需求的分析,我们希望将西南交大峨眉校区自然环境核心优势转化成为校区发展的动力,面向未来发展需求优化功能布局,承托上位“环峨眉康养带”的发展规划,构建面向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科教康养型校园。

片区设计聚焦东坡及明湖周边区域,通过空间功能置换、建筑改造、游线组织、交通优化、特色种植等策略,重点设计人才康养居住社区、学术交流休闲区、学术疗养旅居区、明湖康养游憩区,策划康、养、研、学、文、展六类活动,满足高端科研人员长期学术康居、满足高层次人才短期研学疗养、满足高校学生教职的健康校园及旅客的校园游养的四大需求。“峨眉畔,明湖湾,东坡坡上有个学术山”。未来这里将成为校园科教康养的新中心,为校园发展注入新动力。

d77aa4faf60edfa67015e2f4baf7ef72.png

235e4b9ee246a4fa80a2da8a8f6e8c09.png

beb6b5d3337709ad431790de7add577e.jpg

663f9792c9237e1e85c1b62fe48dced0.png

518a5bd5ae8e49c63d04b7118d3a5782.jpg

34216d0a433fd9cfc36d84ab84f6d0ca.png

第三组

设计题目:清韵流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小组成员:方铁树 任俊茹 罗乐

3d13daeeb31608ee8f4e1a50952944d4.jpg

方案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一校两地三世纪四校区,至如今,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128年。作为两地四校区之一的“峨眉校区”,如何在新的时代勃发生机,激活校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详细场地分析基础上,团队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地校园环境观、多群体学习生活便利乐享校园功能观和传承场地历史精神文化校园文化观,理顺气流、水流、径流、生态流、人流、空间流、交通流、时间流和文化流,以轴线导流,以组团汇流,以清韵流盈为主题,塑造滨水景观、活力慢行和校史文化三条主要轴线和六大功能区,形成校园整体设计。

多重流动,三轴汇集的明湖谷地区域是团队选择的核心片区。面积约7.5公顷。重点策略是“理水”——详细调研水系历史演变、水文、水质和水位高程,制定水源补充及净化措施,增强场地亲水性,塑造多样水景观等。此外,针对片区内建筑、绿地和交通流线因地制宜进行处理,打造具有峨眉和西交特色的“明湖八景”。以“流淌的眉好时光”承接“清韵流盈”的规划主题。时间的河缓缓流淌,唤醒场地原有记忆,随着面向不同靶向人群的场地核心空间及功能完成闭环,见证西交从蹒跚走向强盛的历史,又似一位在校园中成长起来的人,他一生的轨迹和崭新的传承。

5f84459d5225127c06340080ea1c8dc8.png

09567aa89253a034d283181283d86542.png

1736948623550022153.png

233f636d8f3efe45a54d5d5612ab6d09.png

5a403630db6d159dec0c3c8337abdb38.png

第四组

设计题目:西交“脊梁”——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小组成员:黄力为 段颖 万思轶 陈杨曼

352dc5be0bb67afab9cd593f685edd23.jpg

方案简介:

结合上位规划与校园发展,将西南交大峨眉校区定位为以山水为骨架以校园文化为线索 的教育培训示范中心。通过自然、功能、人文分析,提出西交“脊梁”的概念。基于西南交大现有山地景观格局,以生态基底为骨架、以历史文脉为血液,以功能组团为肉体,构建起属于西南交大人独有的精神支柱。串联形成校园范围内的生态廊道、功能网络与精神路线,实现生态活动丰富、功能设施齐全、交大文脉彰显、师生生活富足的目标愿景。

片区选择生态、功能、精神策略落位叠加的南门校前驱空间至图书馆前广场一带,通过对主路的潮汐交通策略,腾挪出人行的主要轴线空间。通过生态汇水廊道、功能转化调整以及校园精神转译的方式,梳理流线、塑造节点。形成片区内一轴多点的空间结构。并重点对南门校前区、名山电影场、泳池体育馆及图书馆前广场空间节点深化设计。从而展现西交的复合“脊梁”

56d27a8cd0d7cfa11a6f40c47ab25022.jpg

617c40d7b5b343f49410f19f9968a3c5.jpg

e1b016bcdd8c35fce8b37a988cc69efa.jpg

121f74acabb58d091bccc633d90f65fd.jpg

第五组

设计题目:芯之交

小组成员:施琪 杨家豪 李多

4699ab6aa364dc6dcce8ada7dddce051.jpg方案简介:

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强调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积极作用:重视提供随意交流的空间,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自2024年起开启了第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教育培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阶段,为面向校区未来发展需求,我们的方案从学术交流,社交休闲、文化艺术等校园核心发力,实现从单一教育培训向复合型学术交流的转变,形成教育,文化,人居,旅行的多元空间。

场地目前能满足校园大多数的功能需求,但缺乏自主型的交流空间。山地校园高差坡度变化较大,以步行作为最常用交通方式的前提下,场地痛点还有缺少遮阳休息和多雨天气临时躲避点,且步行路线与景观和文化构筑物的互动性不强。

设计围绕“芯之交”的主题,强调交流与共享。通过置入南北两芯,以空间语言构建现代感活力十足的校园氛围与配套服务,将多种功能重叠、交叉,寻找历史感与现代空间的和谐关系,以达到使用舒适、改造适度的设计目标。

设计根据未来需求进行建筑景观一体化改造,其中游泳馆经拆除改造成为学生中心,经平台可进入中山梁教学区,打通两侧因高差而造成的衔接不畅,使同学可以从教学区快速到达富有活力的广场空间; 幼儿园拆除改造为富有艺术气息的咖啡厅,满足旅行、打卡需求,以及及陈列校园艺术作品,宣传校园文化的作用;中山梁教学区增设交流活动空间,将原先位于露天展廊的院士校友移动至三层共享空间,并增设日常自动售货、便利店、简餐饮品等,满足日常上课人群的配套需求。选择校内外人群使用频率最高的步行轨迹--丰富步道景观,达到步移景异,临时遮蔽,文化传达的效果。

99dc55587aa86c42941062887974c9f6.jpg

4f2c52a5431b43a3b55a3c8c0753a20c.jpg

7ac55c91ddd91a791f64971fa9fdd5cc.jpg

eb8454006797ed4271f22f575c804008.jpg

c763f53d49612a4e4dbe3e09c8de11b6.jpg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3496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00084
© 2024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