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A 2030 Award旨在表彰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做出贡献的建筑作品,由国际建筑师联盟(UIA)与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联合发起。UIA 每两年举办一次评审和颁奖活动,旨在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实施,展示高水品的设计质量和表彰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一致的已建成项目。该奖项与世界城市论坛(World Urban Forum)同步组织,共设置六个参赛类别,致力于支持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特别是SDG11:“使城市和人类居住具有包容性、安全性、弹性和可持续性”。
2024年11月4日至8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城市论坛上公布了2023-2024年度 UIA 2030 AWARD 最终获奖名单。 我院宋晔皓教授团队设计项目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毛纳村民中心,获得荣誉表彰奖(Highly Commended);另有设计项目拱辰ZEB零碳社区中心,获得入围奖。本届全球共有49个项目入围(占3个)、23个项目获奖(占2个)。获奖项目深刻体现宋晔皓教授团队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方面的思考,彰显了团队三十年来在设计研究引领下的可持续原型创新与实践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 Concept WRRF Yixing
获奖类别 | 促进、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 Promotion,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Ecosystems 获奖等级 | 荣誉表彰奖 Highly Commended
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是将传统污水处理厂升级打造为资源循环工厂的重要实践项目,是减少污水处理厂的邻避效应,将传统封闭的治污工厂变为环境友好、科普教育、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基础设施,也是将传统治污工厂升级为生态友好型、资源再利用型的现代概念工厂。 厂区规划注重如下四点:高效布局集约用地、变传统治废为资源循环工厂、景观建筑一体化设计、“环境、社会,人文”全方位的可持续。整体建设包含污水处理(处理量20,000吨/日)、污泥与有机质处理中心(处理量100吨/日)、科学管理中心(5234平方米)、实验线中试区等内容。整体建构筑面积约33,000平方米,厂区的红线面积约8公顷。 除了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还扩展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田园等业务。它以其个性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乡村环境学校”。人们可以在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中学习和体验可持续生态、健康生活和资源生产。它将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环境的优秀示范。
海南毛纳村民中心 Community Center of Maona Village
获奖类别 | 适应气候变化和抵御灾害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nd Resilience to Disasters 获奖等级 | 荣誉表彰奖 Highly Commended
毛纳村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山脚下,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少数民族-黎族村落,但是传统聚落文化在快速城镇化建设中几乎破坏殆尽,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匮乏。本项目就地取材,将失落的传统原竹工艺与现代设计和建造结合,借鉴黎族船屋的民居形态,构成了一个公共开放的社区中心,为村民提供集会、图书、医疗、村史展示等场所。 举措一:挖掘传统材料的现代使用潜力——就地取材,将原竹结构与现代需求结合,探索传统材料和结构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应用; 举措二:快速建造的柔性轻质结构——就地取材,尽量减轻对环境影响,引导村民掌握建造方法,自己建造和维护; 举措三:以最少的设备和能耗提供舒适的庇护场所——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减少设备和能耗,提供健康的空间,减轻疾病传播。
拱辰ZEB零碳社区中心 Gongchen ZEB Community Center
获奖类别 | 良好健康和福祉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获奖等级 | 入围奖 Finalist
房山拱辰零碳社区中心,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由于规划用地的限制,该项目的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受到了严格限制。因此,设计团队着重于创造健康和丰富的室内氛围。 通过集成技术,该项目实现了行为健康、能源健康和环境健康的目标。战略性空间组织优化了社区活动区和老年生活区的分区,确保了室内健康、舒适和合理的能源分配。通过剖面原型,整合环境控制接口和设备,增强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同时实现空间美学效果和室内舒适度。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和高效热泵,进一步提高舒适度和能源效率。所有朝南的立面和屋顶均统一配备了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以最大化能源生产,同时创造独特的立面美学。光伏系统进行了相应的定制,以实现削峰填谷和负荷灵活性。可持续材料得到了充分利用。被认证为瑞士联邦发展合作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瑞零碳建筑示范项目”。
供稿:宋晔皓教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