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建筑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联合共建活动
2025.04-26

2025419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前往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联合共建活动。活动围绕党建、专业学习与学科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委员朱宁副教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施焕军、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党委委员李鹍教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徐腾、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辅导员胡晓兰出席活动并作分享。

Part 1 共观展览

131f653e23f37c2a0452766c83cf0351.png

活动伊始,两校同学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前往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参观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月涌大广流’”,欣赏了汉唐的雄浑丹青、宋元的意境山水和明清的细腻笔墨。展览参观活动既让同学们深刻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点燃了两校同学的交流热情,为后续的交流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Part2 党建交流

be70649dba8704fb3e39e7cd7636e856.png

随后,两校师生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会议室开展党建座谈交流会。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辅导员胡晓兰主持本次座谈会。她首先介绍了与会嘉宾和代表情况,并向大家致以热烈欢迎。

10c9a2efb4c78ccc83b00d7b1ee287bf.png

座谈会上,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党委委员李鹍老师首先发表致辞,强调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他指出,此次共建活动旨在搭建友谊之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高校政治教育,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8238a8d48ba91e2089ec073887df9c37.png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党委委员朱宁老师分享了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院的深刻感悟。他指出,武昌起义中实业发展催生革命火种,这启示同学们要将专业与国家使命相结合;此外,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和人民做出了伟大贡献,同学们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最后,朱宁老师提到,清华大学建校与辛亥革命同年,校内 “人文日新与国同寿” 的牌匾始终激励同学们思考党的自我革命和作风建设,与祖国和人民的需求同步前行。

d5b7bf99107949113a0280140c7f18be.png

在学生党支部书记代表发言环节,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张晨曦详细介绍了支部在基本情况、建设亮点及近期工作方面的成果。该支部通过创新党日学习形式、加强理论教育、推动党建小组活动,让党日学习起来、理论教育起来,党建小组起来。

7b91b510edf0bbb4c33ba7dee28b8a14.png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杨珺淇分享了支部在落实主题教育、丰富学习形式、结合专业思政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展示了全面而丰富的支部建设经验和多彩的支部活动成果。

Part3 专业交流

f2a73bf24aef4f85ea47eb619313f690.png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徐腾老师以 “建筑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为主题,结合自身在武大担任班主任经历分享了武汉大学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切片。他提到,我们班的主题班会特别有意思,第一年让大家从家乡带东西,同学们带来了各地的特色土壤、民俗小物件,在分享中,大家对彼此的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还分享了带领学生去山西考察古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亲眼看到历史书上的古建,这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

f19de723c18af69c017940f6b3e1bc34.png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带班辅导员岳楷键介绍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教学体系与培养方案。此外,他分享了学院的海外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在巴西、荷兰等地实践的照片,这些实践让学生们拓宽了国际视野,接触到不同的建筑理念和设计手法。

0c409c0ec231fd42af86115a8858cef5.png

随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李鹍老师补充介绍了学院的办学特色,重点强调了中外合作办学计划,我们与英国邓迪大学合办中英班,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学习平台,1/3的课程由外方老师授课,全英文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Part4 自由交流

6c75b06595329288257da476536d8e65.png

随后,自由交流互动环节将本次共建活动推向高潮。师生们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研究、本博培养体系衔接、跨学科交流合作、新技术在既往研究中的应用意义、建筑 + X” 大设计理念等热门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武汉大学的田胡冰格同学率先提问:在人工智能时代,建筑专业学生在古建筑保护研究方面,应如何平衡数字化技术学习与传统建筑知识积累?清华大学的朱宁老师耐心解答:古建筑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本科生阶段要打好传统建筑知识基础,研究生阶段可以深入学习数字化技术,将两者有机结合,比如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古建筑建模、修复模拟等。” 

98920ed2f10ab9fed8ca5e9c58b2e6d8.png

还有同学提出新瓶装旧酒的研究方式是否有价值的问题,现场展开了热烈讨论。关于设计课的发展方向,武大的同学分享了在比赛中看到的新设计理念,清华的同学则介绍了学校设计课的创新尝试,如与机器人公司合作的设计课,同学们不仅要设计建筑空间,还要学习机器人编程、电路板连接等知识,让设计从图纸走向现实。

b0b72d78a03bb232a4a1ad0837f3c0f6.png

最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施焕军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此次交流活动的成果,今天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两校在党建和专业教育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希望未来两校能继续加强合作,共同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此次联合共建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深入交流,两校党支部增进了友谊,为支部共建交流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合作,携手前行,为建筑领域培育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使命担当的青年才俊。

ec9725401cf0153f8d6880cf143141bb.png

部分同学感想:

王文玉在武汉大学的交流会中,我们看到了武大城市设计学院很有意思的支部建设活动,也很向往徐腾老师别开生面的、创新特色的课程设计。在之后的交流活动中,大家在专业领域、交叉领域的提问与分享,让我对专业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学习。

韦紫荷:与武大城市设计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交流的下午是本次行程中最令我难忘的部分。武大有着与清华完全不同的校园环境和空间,丰富的高差和初夏的成荫绿树让整个校园像长在公园里一般宜人。两个学院学生党支书的党建分享和师生们的专业教育分享让我看到了清华建院学生党支部建设、学生社会实践以及自己专业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大家不同的兴趣点、关注点和思考点的碰撞激发了更多可能性,清华的家国情怀和武大的人文浪漫两个视角的结合让建筑学变得更加有趣。

杨安原:上周末与武汉大学建筑系同学的支部共建交流活动,于我而言是一场思想与专业的双重赋能。武汉大学与清华大学同为百年名校,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两校精神都以“自强”为基础,强调个人奋斗与家国担当的统一。武大校园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在交流活动中,双方分享了支部建设、教学培养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就各自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尤其是徐腾老师所做的“建筑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分享,介绍了许多极具设计感的班级活动方式,展现了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专业与生活的关系有了全新的看法。期待未来能用专业智慧构筑有温度的人居环境,在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实现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3496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00084
© 2024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