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首届“清华大学林徽因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隆重举行。该奖项为深切缅怀林徽因先生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传承其治学精神,激励女性研究生创新发展而设立。
林徽因先生外孙于晓东、外孙女于葵,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会长、BIAD总建筑师李亦农,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党委书记张悦、副院长林波荣、副院长梁思思、副书记张弘,建筑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王丽方,建筑学院教授刘健、程晓青等领导嘉宾及五位获奖学生出席颁奖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视频致辞。仪式由建筑学院副院长程晓喜主持。
“清华大学林徽因奖学金”颁奖仪式全场照片
庄惟敏在致辞中表示,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在建筑、艺术、文化等领域均为后人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典范。他特别提到,2024年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之际,学院曾组织中青年教师专题学习回顾林先生的成就。庄惟敏强调,设立该奖学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励女性建筑师和学生传承林徽因精神,以先生为楷模,持续前行。他相信,这一奖学金未来将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学界有影响力、有温度、有文化深度的奖项。
张锦秋通过视频祝贺“清华大学林徽因奖学金”设立,她追忆林徽因先生作为中国建筑史璀璨明星,在古建筑保护、建筑教育等领域的卓越贡献,提及梁林先生创办清华建筑系的学科奠基作用。作为1954级校友,她虽未亲历林徽因授课时期,但表示梁思成、莫宗江等师长传承的教学理念深刻影响其学术发展。她肯定了五位获奖者传承了林先生精神,展现了女性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独特价值,勉励青年学子以林徽因先生为榜样,为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张利回顾了筹备设立该项奖学金的历程,表示这项工作凝聚了清华建筑学科几代人的努力。他特别提到,学院近年来通过史料整理、学术研讨等方式,系统还原林徽因作为建筑师、教师的完整形象。他回忆了关肇邺先生与林徽因先生的师生情谊,指出林徽因先生与梁思成先生共同奠定的学术血脉,至今仍滋养着清华建筑人。他提出,女性特有的智慧与包容,在解决人居环境复杂问题时具有独特价值,这正是设立此奖的意义所在。
李亦农深情分享了自己在清华建筑系的求学经历,她表示母校是滋养建筑梦想的沃土,林徽因先生的精神则始终指引着从业者的方向。她指出建筑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女性建筑师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敏锐感知能为建筑注入人文关怀。她鼓励获奖学生不畏困难,勇敢追求建筑梦想,发挥女性独特优势,在建筑与环境、人文的互动中创造价值,为建筑行业贡献“她”力量。
致辞环节
颁奖环节由王丽方、李亦农、于葵、刘健、程晓青依次宣读获奖评语,并与庄惟敏、张利、张悦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发奖学金证书及奖品。奖品原型是由林徽因先生设计创作的景泰蓝夔龙对罐,底部刻有学院印章与唯一编号,赋予其独特的历史纪念价值。
颁奖环节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3级博士生迟雅元作为首届林徽因奖学金获奖代表发言。她致敬林徽因先生作为中国建筑先驱的学术精神,表示将以其家国情怀为指引,投身古建筑保护事业。她表示,这份荣誉将激励她继续深耕学术,以女性学者的独特视角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让传统建筑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获奖学生代表迟雅元发言
于葵代表母亲梁再冰,对清华大学设立林徽因奖学金之举深表谢意,并倍感欣慰。她回顾了梁林家族与清华建筑系的深厚感情,她提到,梁林三代人在清华园工作、生活,也对建筑学院的发展保持着深切关注。她介绍道,在清华建筑系初创时期,林徽因先生虽无正式教职,却拼尽全力全程参与学科建设,其寓所常年向师生开放,热情接待师生,通过倾心交流影响了众多学子的人生选择。林徽因先生将科学的缜密、史学的哲思与文学家的激情融于一身,她对美的追求、对时代的敏锐感知以及对梦想的执着,都值得后人学习。于葵表示,该奖学金的设立既是对林徽因先生教育理念的赓续,也为当代建筑教育注入了精神动力,希望获奖同学能受林徽因先生精神指引,大胆创新。
林徽因先生外孙女于葵发言
张悦在总结致辞中,向梁林家属及获奖学子致谢。他特别提到,奖学金设立消息发布后,引发了建筑、规划、风景园林及艺术界的热烈反响,最终五位优秀学子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从不同维度诠释了林徽因精神的当代传承。他指出,在时代巨变的今天,回溯梁思成、林徽因创办清华建筑系的初心,能让学人获得珍贵的精神定力。他强调,特制的景泰蓝夔龙纹对罐,象征着传承的新起点,期待新一代在此精神家园中接力前行。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总结发言
颁奖仪式最后,全体领导嘉宾及获奖学生合影留念。
与会人员在梁思成先生像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