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以下简称建筑技术科学系)学术交流会于2024年1月21-22日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第六届建筑技术科学系全系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建筑技术科学系全体教师和二百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会议支持单位同方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在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会上,全系师生进行了六个专题研讨,分别是
通过对最新学术成果的介绍,不仅为全系师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前沿科研领域的机会,还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开辟了新的视野,为建筑技术科学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江亿院士就“电力动态碳排放责任因子”主题进行主旨报告。实现电力系统的零碳化是最终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中的关键瓶颈在于如何调度电力供、储、需三方,以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时间维度上的供需匹配问题。江亿院士以其卓越的学术造诣,提出了“电力动态碳排放责任因子”这一工具,系统而巧妙地为解决上述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对推进我国能源革命和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方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碳中和创新研究院能源规划设计中心副总经理秦菲就“同方智慧能源产业实践与未来发展”主题进行了报告。报告介绍了同方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能源领域的多方面实践,特别是在碳中和领域的创新探索,并且探讨了同方智慧能源在新兴技术、市场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规划。碳中和创新研究院能源规划设计中心副总经理秦菲博士作报告李先庭教授、石文星教授、刘晓华教授、吴一凡博士围绕“空调系统与设备节能”主题进行了精彩而深入的学术报告。分别对空调负荷品位和三介质换热器的研究进展、提升电动汽车冬季续航里程的技术途径、建筑光储直柔新型能源系统、间歇供暖需求下对流-辐射耦合环境营造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交流,为与会者提供了学术上的新鲜观点和深入洞察,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先庭教授、石文星教授、刘晓华教授、吴一凡博士作报告宋晔皓教授、黄蔚欣副教授、朱宁副教授、张洋博士后、梁辰吉昱博士生围绕主题“可持续建筑”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对科学与设计、人机结合的空间认知、《建筑学基础》教学改革阶段、基于基准值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法、除霜时制热能力不衰减的空气源热泵进行了充分的介绍和讨论,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前沿知识,加深了对可持续建筑领域各个方面的理解,为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思想和经验。宋晔皓教授、黄蔚欣副教授、朱宁副教授、张洋博士后、梁辰吉昱博士生作报告付林教授、谢晓云副教授、单明助理研究员、聂亚洲博士生围绕“城市供热与乡村建筑”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分别探讨了对热电协同的思考、间接蒸发冷却和吸收式换热的研究进展、我国农村建筑能耗现状与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玉米秸秆不同部位颗粒燃料燃烧特性与污染物排放特性等多个方面,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交流。这一系列学术报告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城市供热与乡村建筑领域多个方向的机会,也为未来的科研与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付林教授、谢晓云副教授、单明助理研究员、聂亚洲博士生作报告张寅平教授、燕翔副教授、许瑛副教授、李晓锋副教授围绕主题“建筑热湿、空气、光环境”进行了学术报告。对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疾病负担及控制收益、面向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建筑声学实验室建设、室内新污染物暴露与健康风险、城市及地铁污染物控制策略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通过与会者之间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学术界内不同领域的合作,也为解决与建筑环境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同时为推动建筑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质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张寅平教授、燕翔副教授、许瑛副教授、李晓锋副教授作报告最后,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李先庭教授在会议的尾声组织了学术大讨论环节,并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突出了学术交流会的亮点和收获,强调了各位专家学者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对建筑技术科学的重要贡献,并分享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建议,鼓励大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创新,为学科的繁荣贡献力量。